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9年第21期
编号:13366557
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评价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7月25日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2019年第21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(商品名:恩必普)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。方法 150例脑梗死患者,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, 各75例。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治疗,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,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(NIHSS)评分、改良Barthel指数(BI)评分。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.00%,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.00%,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治疗后,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(8.65±0.58)分,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(13.22±2.78)分, BI评分为(79.53±11.76)分,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(61.12±10.49)分,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, 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, 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,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, 值得临床应用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依达拉奉;丁苯酞软胶囊;脑梗死;临床效果

    DOI:10.14163/j.cnki.11-5547/r.2019.21.049

    脑梗死(cerebral infarct, CI)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,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, 导致脑组织缺血、缺氧性坏死, 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。动脉粥样硬化、动脉炎、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栓塞、药源性、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等均会引发脑梗死[1]。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(自由基清除剂), 可清除自由基, 抑制脂质过氧化, 从而抑制脑细胞、血管内皮细胞、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。临床研究提示N-乙酰门冬氨酸(NAA)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, 脑梗死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。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, 可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。恩必普是国家级Ⅰ类新药, 可缩小脑梗死面积, 改善神经功能缺失、局部脑血流量、脑微循环及脑缺血能量代谢耗竭, 减轻脑缺血所致脑水肿、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的聚集, 改善脑缺血记忆障碍, 在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》中被推荐使用。基于此, 本文主要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, 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~2018年5月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, 患者均通过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关于脑血管病诊断标准[2], 接受颅脑CT检查及磁共振成像(MRI)检查确诊,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。排除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禁忌、严重肝功能障碍、肾功能障碍患者。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, 各75例。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5︰30;年龄60~76岁, 平均年龄(68.5±6.6)岁。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4︰31;年龄61~77岁, 平均年龄(67.6±6.8)岁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,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 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 2 方法

    1. 2.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治疗, 给予拜阿司匹灵口服, 100 mg/次, 1次/d。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 ml加入5%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, 1次/d。阿托伐他汀口服, 20 mg/次, 1次/d, 共治疗14 d。

    1. 2.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治疗, 依达拉奉30 mg加入0.9%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, 静脉滴注, 2次/d。恩必普口服, 200 mg/次, 3次/d, 共治疗14 d。

    1.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、NIHSS评分及BI评分。疗效判定标准:参照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标准进行判定, NIHSS评分减少≥90%为痊愈;NIHSS评分减少50%~89%为显效;NIHSS评分减少30%~49%为有效;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。总有效率=(痊愈+显效+有效)/总例数×100%。采用NIHSS评分判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, 评分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。采用BI评分对患者的进食、穿衣、洗漱能力等进行测定, 评分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。

    1.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.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。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( x-±s)表示, 采用t检验;计数资料以率(%)表示, 采用χ2检验。P<0.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,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见表1。

    2. 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、BI评分比较 治疗后,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, BI评分高于对照组,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见表2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脑梗死为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病症, 主要多发于老年人群, 早期无显著症状。相关研究认为, 发生脑梗死后, 患者体内谷氨酸、甘氨酸长时间堆积于脑缺血位置, 易产生脑细胞凋亡现象, 对神经功能构成损伤[3, 4]。针对于此, 临床需加强对患者神经的保护, 促进神经细胞营养因子, 并及早修复患者的神经细胞, 加强对受损脑组织的保护[5]。

    恩必普为多靶点新型药物, 该药物能对氨基酸兴奋性构成抑制, 合理调节钙离子、一氧化碳, 以此使患者脑组织残余丙二醛降低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, 可以对缺血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。依达拉奉为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线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药物,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清除缺血区域自由基, 对神经进行有效保护[6-8]。

   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,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.00%,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.00%,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治疗后,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, BI评分高于对照组,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由于恩必普在脑缺血后能够改善缺血区的灌注, 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, 减少梗死面积, 减轻脑水肿, 同时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可抑制自由基释放及血小板聚集,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, 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。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进行治疗, 不仅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, 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,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 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, 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, 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,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, 值得临床应用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 周相臣. 依达拉奉与恩必普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. 中国实用医刊, 2017, 44(17):35-37.

    [2] 王秀杰. 依達拉奉、恩必普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.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, 2016, 22(10):1445-1447.

    [3] 王永华. 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. 中国处方药, 2017, 15(10):74-75.

    [4] 赵晓玲, 王明.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.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, 2016, 8(8):170-171.

    [5] 焦洋, 王君, 曾文斌.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. 陕西医学杂志, 2017, 46(1):108-109.

    [6] 臧艳静, 胡磊, 宋钦, 等. 恩必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.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, 2015, 32(1):64-65.

    [7] 李金星.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. 医学信息, 2015, 29(29):17.

    [8] 黄峰黎.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. 中外医学研究, 2017, 15(1):120-121.

    [收稿日期:2018-11-22], 百拇医药(焦郁 史宝和)